您的位置: 首页 >组织机构>基础教育教学研究所>教研动态>详细内容

重庆市2018年高中教师培训项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培训工作总结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12日 点击数: 【字体:

重庆市2018年高中教师培训项目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培训工作总结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稳步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市教委设置专题培训项目,市教科院制定《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培训工作方案》,并于2018年9月16-30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培训。市教委副主任邓睿,市教科院党委书记范卿泽、副院长李常明等出席开幕式,全市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普通高中学校负责人及教研员和教师代表等1800余人参加了培训活动。

一、项目背景

2017年,国家出台《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通知》(教材〔2017〕7号)和《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通知》(教材〔2017〕4号),完善了课程整体设计,明确提出学科核心素养,并对学业评价、教学建议等内容进行了强化。教育部于2018年上半年,开展了国家级示范培训,并对省级骨干培训、地市级培训、校本研修等做了全面部署。201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出全面部署。这些改革给教师教育培训工作提出新要求、带来新机遇。

二、培训目标

1.学习新课程方案和新课标。学习贯彻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语文等14门学科课程标准和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普通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相关精神,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作为核心目标。

3.进一步适应高考制度改革。学习高考制度改革先行经验,提高适应高考制度改革的理论认识、应对策略、实践能力等,实现平稳过渡,争取稳中有升。

三、培训对象

1.课程管理干部培训。全市各区县教委分管领导1人(40人)、基教科长1人(40人)、教研机构负责人1人(40人),普通高中校长255人,共375人,开展高中教育综合改革、新课程方案等培训。

2.学科骨干教师培训。全市各区县普通高中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15个学科教研员1人、骨干教师1人(每个区县每学科2人,各学科小计80人),共1200人,开展学科课程方案、课程标准等培训。

共计1575人。

四、培训内容

新课标理念、目标、结构、内容解读等;新课程方案的编写结构、框架、内容介绍等;地方和学校实施新课标、新方案,适应新高考策略;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考试、评价中的落实策略;新高考的总体架构和理念解读。

五、培训形式

本次培训综合采用专家专题讲座、典型案例分析、分组交流研讨、学员主题论坛、名校实践考察、学员自主学习等方式,既有理论者的深刻思索,又有实践者的实践智慧,也有决策者的政策分析,研修方式丰富多样,充分调动了学习兴趣,满足了多方面的需求。

一是专题讲座。特邀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山东省教科院、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华东师范大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普通高中语文等14个学科课程标准及《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研制专家组核心成员、学科核心素养及评价领域知名专家,新高考背景下教育教学创新领域知名专家等60余位,开展专题讲座,涵盖理论研究者、教育决策者、教研工作者、课改实施者、教学管理者等。这些专家均具有课改理论研究背景而且又长期关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对国家层面教育、课程、教学、评价等改革的精神实质、理论内涵与实践探索进行分析,从理论上澄清许多观念上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向,让学员们在更高层面上学习解决问题的思路与理论。

二是学员论坛。课程管理干部培训班和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班,先后组织开展了30余次学习交流研讨活动,围绕新修订的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指导纲要,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即将开展的新高考改革等主题,系统梳理了所在学校、区域教研工作在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落实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等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发展需求和实施策略等。先后组织学员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反思20余次,复习梳理了专家报告和名校考察所得,明晰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方向和课程标准落地的策略。

三是案例分析。邀请北京市、山东省、浙江省、江苏省等专家向参培教师介绍先行省市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适应新高考改革、新课程标准等措施、经验,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可迁移性,加强可操作性。市教科院和部分市内专家,结合重庆和区域实际,详细分析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落地落实的策略。学员就教研工作中出现的主要问题,结合自己实践探索的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研修。这些案例立足教研人员一线工作实践,又经过专题的研究与思考,在贴近教育实践的同时还能给人思想的启迪,引起大家的共鸣。

五、师资团队

(一)授课专家团队

本次培训特邀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刘月霞,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物理课程标准组核心成员胡炳元,人民教育出版社原总编、地理课标修订组组长韦志榕,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研制组组长张华,山东省教科院研究员孔令鹏,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罗滨,教育部通用技术骨干教师培训组专家、海南省教研培训院研发部主任段青,高中历史课标修订组核心成员、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叶小兵等,以及市教科院李常明副院长和语文等15个学科教研员、一线教研专家等60余位,开展专题报告。

其中,国家级知名专家21位,正高级职称专家48位,学科带头人17人,中小学杰出校长6位。师资团队整体实力雄厚、结构合理,满意度接近100%。

(二)组织管理团队

本次培训由重庆市教科院承担,成立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及执行小组,责任分工,相互配合,使得培训工作扎实、有序、高效,为参训学员提供良好的学习及生活环境。

一是成立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教委邓睿副主任、邓沁泉专职督学任组长,由市教科院范卿泽书记、李常明副院长和市教委江鹏副处长任副组长,由市教科院万礼修所长、周智良副所长、刘明海主任和市教委王庆华调研员等任组员。

二是成立培训工作组课程管理干部培训工作组,由市教科院李常明副院长和市教委江鹏副处长任组长,由市教科院万礼修、周智良、刘明海任副组长,由市教科院吴乐乐、谢倩倩、龚兴英任组员,班主任是刘明海。学科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组,由李常明副院长和市教委江鹏副处长任组长,由市教科院万礼修、周智良任副组长,由市教科院高中15个学科教研员任组员和班主任。

(三)建立管理制度

一是健全培训档案。学员档案包括培训学员登记表、学员成绩、成果、总结等。教学档案,包括主讲教师讲稿、课件、培训课程表、简报、图片及总结等。

二是根据培训进程,对参培教师参加各项培训的情况进行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过程性考核包括出勤率、参与性、主观能动度等;终结性考核包括:培训期间撰写的相关论文、专题研究报告、培训心得及工作总结、录制的通识教育教学案例等。

三是培训对象综合考核合格者,由重庆市教委颁发《中小学骨干教师市级培训合格证书》。对于不胜任学习、考核不合格者予以淘汰。

四是评选优秀学员,比例不超过20%。

六、主要特征

(一)强调针对,突出实效

培训内容聚焦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尤其是课程方案、课程标准以及学科核心素养、考试评价改革等主题,紧密结合学员工作实际,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日常工作为基础,加强案例教学,引导行动研究,发展实践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二)问题聚焦,研训一体

培训重点关注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过程中的深层次问题,从政策解读、思想引领、策略建构等维度,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与方法,并做到问题研究与专题学习相结合,达到“研训一体、高标提升”之成效。

(三)协作对话,创新模式

将理论学习与培训实践相结合,专家与学员就实践性问题进行对话,学员之间有效地进行同伴互助协作,共享管理与指导经验,深入交流经验与感悟。

七、成果及收获

1.专家报告专题课程资源60余套。全程收集、汇总、提炼、编辑形成本次培训的专题课程资源库,既有专家们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又有一线教研员的实践经验总结提炼成果。

2.积极撰写简报等相关资料近200篇。起草培训简报和通讯50余篇、分组主题研讨活动纪要30余份、专题论坛材料16套、工作总结16份,学习心得、拍摄图片和视频等千余份。

3.计划内的1500余位学员顺利结业。并评选出240余位优秀学员。班委工作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和广泛好评,成为班级核心凝聚力和学习典范。

4.课后自主开展了网络深度研讨、社会实践活动体验、班级群团活动、文娱活动、主题论坛、分组研讨等,极大的加强了学员内部之间的情感交流和联络互动,为后期区际、校际沟通交流奠定坚实基础。也成为一笔宝贵的课程资源。

八、工作亮点

1.全班出勤情况非常好。全勤率超过90%,请假超过1天的比例低于9%。绝大多数学员自始至终坚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作出了非常好的示范表率,令我们非常感动。

2.许多学员的学习精神令人感动。个别教师带病坚持参加培训学习、带病坚持为全班学员服务。学习精神非常令人感动。

3.同学之间谦逊、友爱的精神令人感动。很多小组在推荐优秀学员过程中,互相谦让,自觉努力把名额让给最需要的对象。

4.班委老师全程给予全方位服务令人感动。班主任分工协作,在用餐、住宿、外出考察等方面,真正做到全程陪同、同吃同住,为全体学员提供了全面周到的管理服务。

5.项目领导小组领导高度重视,确保实效。市教委邓睿副主任、邓沁泉督学、江鹏副处长,市教科院范卿泽书记、李常明副院长、万礼修所长、周智良副所长等出席开班典礼,并做重要讲话。李常明副院长、万礼修所长、周智良副所长等还亲自参加相关培训活动,并给大家做了课程改革发展方面的专题报告。

九、工作建议

1.进一步健全培训指标分配、学员遴选和参训情况反馈、评价机制,确保培训需求大、积极性强的区县、学校和教师能够更多的参与到培训活动中,激励参训学员和送培单位珍惜机会、主动学习,全面提升培训工作实效。对送培不积极、参训不认真,主动性差的单位和个人,尤其是应付、缺席、缺勤过多的学员,要给予全市通报批评。

2.探索建立知名专家年度定点联系工作机制,便于协调、联系、邀请国家级专家到渝开展相关研究、指导、培训工作,便于集中组织、实施高水平培训活动,确保培训活动实效。

3.探索建立市级教师培训基地,由特定职业技术学校或单位承担,确保重大培训项目教师的用餐、住宿等需求。

4.强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专题培训的条件保障,努力为每一场培训,尤其是国家级知名专家培训,提供设施设备和技术支撑,进行视频录制,甚至现场直播,扩大培训效果。

5.研究提高培训经费标准,吸引更多知名专家到渝传经送宝。

 

 

分享到:
【打印正文】